《中国校外教育》
一、教育的公共性建构与公平性基石
二、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公共性挑战
(一)校外教育无序竞争干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
(二)培训机构资本逐利削弱学校教育主阵地
(三)内卷化竞争与价格机制损害群体教育公平
(四)学校课后托管责任外包加重家庭养育负担
三、回归公共性:新时代“双减”改革的深层逻辑
(一)引导校外教育回归社会主义方向
(二)重新确立公共教育体系主导地位
(三)扩大校内优质资源以及选择机会
(四)构建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大格局
四、“双减”格局下教育公平面临的新挑战
(一)学科辅导职能回归学校,或将加剧薄弱学校资源劣势
(二)课外补习转向私人家教,或将扩大部分群体学业优势
(三)家教行业区域分布不均,或将带来新的课外补习鸿沟
五、保障公平性条件促进教育公共性建构
(一)课内: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区际及校际均衡
(二)课外: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资源及其形式
(三)校外:增强私人家教活动有序性及公益性
文章摘要: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,而公平性是教育公共性的重要基石。随着教育改革中市场化因素的介入,竞争机制、资本运作和价格机制对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带来了挑战。新时代"双减"改革直指上述结构性矛盾,引导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回归公共性,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、学校教育的地位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渠道和学校课后服务格局进行了重新定位。当前的新旧制度更替也引发了新的结构性矛盾及公平性挑战,或将带来分配正义层面的校际差距扩大问题,以及关系正义层面的群体、区域和城乡间课外补习鸿沟问题。为实现"双减"政策保障教育公共性的目标,应从课内、课外和校外三方面入手,为不同区域、群体和学校的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条件保障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DOI:10.15937/j.cnki.issn1001-8263.2021.12.017
论文分类号:G639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