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校外教育》
中小学生的精神需要是丰富的,但丰富程度呈现出差异。中小学生精神需要有许多,如需要跟老师、父母谈谈心,需要有很多有趣的书,需要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,需要有更多的朋友一起玩,等等。他们的精神需要呈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,校际之间的差异。
它启迪我们,要使中小学生的精神需要丰富起来,必须丰富他们的校内外生活,让他们广开眼路,广开耳路,广开思路,广开活动之路。
中小学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五大类、三大层次。五大类是:受到尊重的需要,获得成就的需要,探求知识的需要,游玩嬉戏的需要,社会交往的需要。这五大类呈现三个层次:受到尊重的需要为第一层次,它包括需要受到家长的赞扬,老师的关心,同学的尊重等。
第二层次是获得成就的需要和探求知识的需要,获得成就的需要包括做个三好学生,各门功课都能取得好成绩;探求知识的需要,包括有很多有趣的书,有许多有趣的作业题等。
第三层次是游玩嬉戏的需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。游玩嬉戏的需要,比如需要到祖国各地去玩玩,学点武功拳术等;社会交往的需要,比如需要有更多的朋友,有一个好同桌,需要常跟老师谈谈心等。我们在对待中小学生时,要兼顾这五大需要,不要一而丢四。
优生与差生的精神需要有其特点。从需要的数量看,优生需要的多,差生少一些。精神需要的贫乏刺激了差生物质需要的增长,需要有好看的皮鞋,漂亮的衣服,很少提有任何精神需要。
从需要的层次看,优生的第一层次是获得成就的需要,他们知道只有获得成就,才能受到尊重,差生的第一层次是受到尊重的需要原因主要是,优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较多地得到成功,成功的愉快体验促使他们加倍努力,更上高峰。
而差生平时较多失败和挫折,这些体验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,加之他们在同学中地位颇低,常受到老师、家长的批评,都使他们感到受到尊重需要的迫切。
所以,我们在满足孩子精神需要时,也不可一刀切,优生已有一定成绩,应激之于难,促使他们在获得新成就的征途上,继续跋涉前行,对待差生应较多地给予尊重、关心、爱护、友谊和帮助,注意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地位,提高他们心目中的自我形象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精神需要呢?
首先,要尽可能满足合理的需要。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:如果老是阻止儿童的需要,就会引起“需求不遂",或者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品质,或者出现问题行为,还可能导致生理疾病,这个问题应引起特别重视。
满足需要有许多方法,言语的指导、情感的熏陶、物质的支持均可行。满足需要有的可以即刻满足,有的可以延缓满足。
心理学家密格勒尔和麦兹纳认为,儿童把满足期限向后推延的能力,在他们的发展上极为重要。我们应逐步培养儿童的自我“延缓满足”的。
其次,正确对待不合理的需要,升华低级的需要。小学生的精神需要有的是不尽合理的,要向他们解释明白,并用有趣的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。
有的需要是低级的,比如优生也需要各门功课能及格,对于低级的需要,要做好引导升华工作,培养他们远大的抱负和志向。
再次,丰富孩子的精神需要。精神需要的贫乏是精神饥荒的源头之一,也是愚昧、呆板、少年老成的李生兄弟。
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:湖南单招信息网